网上科普有关“饶漱石何许人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饶漱石何许人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陈毅——福帅
现在的军友对这位身材胖胖、写诗打仗都凑合的元帅多有“因人成事”的评价,认为这个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解放军的头号大将粟裕。甚至把党内同志对他的称赞“陈毅最善于打败仗”也拿来说事儿。汉代大才子班固,在其具著《汉书》卷二十三的《刑法志第三》中,记载有这样一句话:“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说陈毅善于打败仗,其实重点就在于最后“不亡 ”这个词。如果人生是要与敌人完成一百次战斗,也许有一种人只经历了一次失败就已经全军覆没;有一种人是常胜将军打胜了九十九次战斗,但却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全军覆没了,惨淡收场;有一种人是战斗的常败者,独自尝尽失败的苦味,但每次失败都能精心保存主力,抓住机会打胜了最后一仗,这种人就是善败者。善败者经受住了失败的捶打,敢于正视失败,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能坚定不移地面对每一个困境。陈毅就是这么个人,一来他意志坚定,百折不挠,二来他运气实在是好,所以总是能在困境甚至绝境中做到“不亡”。
南方三年敌后游击战,敌军对陈毅的驻地梅山,大举清剿一个多月。白天放警犬追踪,晚上用探明灯搜索。陈毅因腿部负伤又加罹病行动不便,在梅岭被敌人围困于丛莽间达到20天之久,在苦虑不得脱身的生死关头,眼见大势已去,陈毅沉静地留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佳句,准备慷慨赴死。谁知道这个时候西安事变爆发,敌军撤走,梅山由是而得解围,真是大难不死。
抗战初期,陈毅只是新四军四大支队司令员之一,如果没什么意外,他基本上就定格在叶挺的地位之下了,以后的帅位基本上与其无缘。结果先是皖南事变,新四军总部覆灭,叶挺被扣,项英被叛徒所杀,陈毅则刚打赢了黄桥决战,开辟了苏北新局面,于是顺理成章接替叶挺,代理新四军军长。重庆谈判后,叶挺出狱,却又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陈毅作为新四军唯一的元帅,自此地位再无可动摇,可谓必有后福。
当然,陈毅一生中最大的福气还是遇到了粟裕,陈毅和饶漱石搭档时可谓是吃尽苦头,他的军事高峰全是在遇到粟裕时爆发的,“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两人一个尊为师长,一个引为知己,人生一世,知音难觅,有福如此,幸何如之啊。
周孔教(1548—1613)
周孔教,字明行,号怀鲁。临川河东乡人。自小聪明颍异,才思敏捷,读书时,即兴赋诗,常有惊人佳句,老师学友赞不绝口。与汤显祖、姜耀先等从少年时就结为好友。隆庆四年(1570),与汤显祖同年秋试中举。明万历八年(1580)春试中进士。授福建省福清县知县,四年后,改任浙江临海知县。这两个县都是沿海地区,有钱有势的人非常横蛮,日本海盗也常来掠夺骚扰,百姓无法安生,外出逃难者与日俱增。周孔教通过深入考察,查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平息了海寇。被朝廷征拜为监察御史,巡按长芦(今河北沧州市)、河南。后又迁任直隶(今北京,天津一带)学政。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青海火落赤部侵犯旧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副总兵李联芳战败身亡,七月,该兵又进攻河州(今甘肃临夏市),总兵刘承嗣迎战失利,游击李芳等人战死。朝野震惊。万历帝急忙召开阁臣会议,商讨对策。首辅(宰相)申时行,兵部尚书三一鄂等人不仅千方百计隐瞒战败事实,而且竭力为侵略者进行辩解,反对作战,鼓吹和议。当时正任巡按直隶御史的周孔教,上疏万历帝,痛斥和议,并对甘肃巡抚李廷机,陕西巡抚赵可怀,总督郜光先、梅友松等人的失职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592——1597年),倭寇(日本)入侵朝鲜,宰相赵志皋支持兵部尚书石星,极力主张对日本封贡议和,这种奴颜屈膝的议论一传开,立即引起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强烈反对。周礼教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万历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他在河南(时任该道监察御史)给万历帝上疏,痛斥赵志皋、石星、李宗城(封议正使)、杨万享(副使)等人丧权辱国的封贡主张,指出:今日倭情,不封固变,封亦变,惟有守朝鲜为上策”。阐明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失,则辽阳危;辽阳危,则京师震矣!”并请求万历帝对提出封贡和议的赵志皋、石星,丧权辱国的李宗诚、杨万享等人严肃惩处。这封奏疏受到万历帝的嘉奖和正直士大夫的称道。周孔教因此被晋升为太仆寺卿,巡抚应天(今苏州)。到职后,减免赋税,修筑河堤,受到百姓爱戴。苏州百姓特地兴建祠堂纪念他。万历三十五年(1607)升任副都御史,由于治理河道的任务未完成,仍留在苏州总理治河工程。晚年告老还乡后,常捐款修建学舍,并拨田给崇儒书院。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二十七日病逝于临川,终年六十六岁。汤显祖写了《怀鲁公传赞》一篇,盛赞周孔教是:“容温而肃,度宽而严。留人间之正气,行壮志于当年。位高不亢,志大弥坚,宠锡卸恩,不已湛露。频醉御筵。”
王约(1487—1544)
王约,字资博。河东章舍村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任温州平阳县知县。破除“嫁女必厚费,葬必垒石为高冢”的旧风俗,毁*祠六十余所,以建社学。岁饥,请发粟救民,掌权的不同意,王约说:“民众困难太甚,为救民获罪,在所不辞。”终于发粟。擢御史,出巡苏、松,再按湖广。风裁甚著,墨吏望风遥去。转云南副使。母死,以哀毁得疾卒,年五十七。
范惟中
范惟中,字元夫,临川洛石人。崇祯时诸生。侠烈奇男子,读书好击剑,膂力过人,善博虎,常牧山南,挟犊逾溪涧一跃而过。家居数十年,1644年甲申之变,揭重熙起兵勤王,范惟中挟策相从,运六十斤钢矛,上阵如飞,筹略悉中兵机。揭重熙被害后,家属赖以保全。事平,敛迹归里,日与游东升、刘命清诸人诗酒往来,啸歌一室,曾署对联:“何中未曾为,到头来无过穿衣吃饭;诸艰皆历尽,归根处不如凿井耕田。”士惜其遇。死后,李伍英人为文祭之。 许泳祺(1877—1959)
许泳祺又名进贤,字济芸。临川上顿渡人。1877年7月22日(清光绪三年六月十二日)生。少时家贫。自幼参加劳动,稍长就读于仙桂峰学塾。宣统元年(1909年)考中清朝末次拔贡,受诰封,其师助银200元宴客庆贺,遂闻名于当地。当时清廷已摇摇欲坠,未赴京求官而在家经商心得长女婿资助,先后经营硝磺局、粮食加工和销售等。当北伐时,送次子参加革命军往南声,并举家到上海暂住。两年后返乡经商,先后在上顿渡建房多栋,捐资参与多项公益事业,如连接外河街与河西街之浮桥,收养弃婴定时发放抚养费之育婴局等,1937年兴办培基小学,以缓解当时儿童入学困难。能牛善对,为当时当地文人所推崇。民国时,上顿渡傅某被暗杀,传为某区长使人所为作挽联曰:“公死何奇,死于被刺始为奇,真欤误欤?暗杀成威教我怕;人言可畏,言出一辞尤可畏,是耶非耶?沉冤能雪待谁来。”抗战时,受战事影响,所营商业相继倒闭收缩。解放后,家产全被没收,但查无劣迹而未判处。1959年9月病逝于上顿渡。
傅再希(1899—1984)
傅再希,又名傅晋贤。著名中医学家。临川上顿渡人。1899年6月出生。1916年毕业于省立临川第七中学。因家贫无力升学,遂于李圃孙处学医。学满之后,悬壶济世。又三年,名闻乡里。其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堂弟傅烈影响下,1926年年投身北伐,转战苏浙。第二年加入中国***,受党派遣回到临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因党组织受到破坏,被迫潜隐福建,与党失去联系,化名行医,5年后回临川继续行医。建国后,历任抚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基础教研室主任,江西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临川县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席,抚州市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江西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江西省第一至第五届政协委员。
傅再希不仅对医学著作和中国医学发展史研究有素,且精于中医内、妇、儿科临床治疗。主张“方必切病,药必对症”,但用药却偏重滋阴。认为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甚合南方人体质的一般情况。行医34年,方圆数百里,无不知其名。所著《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一书,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整理,澄清了各家学说中的紊乱思想。诸如《我对五运天气的看法》、《本草晶汇精要的评价问题》、《祖国医学中“神”的初步探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的作者问题》等,皆发前人之未发,受到中医学术界的重视。为表彰其对祖国医学所作贡献,1959年卫生部授于其“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和奖状。
傅再希还为全省培育了大量中医人才。1959年执教于江西中医学院,以其渊溥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师生尊敬,被誉为学院的“活字典”。1960年出席江西省和全国两级文教卫生群英大会,1962年再次加入中国***。1984年6月在南昌病逝。
饶漱石(1903年9月-1975年3月2日)
1903年11月23日,出生于江西抚州市临川钟岭乡环洲,父亲是著名的民主人士饶思诚。饶思诚也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与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1958年仍担任江西副省长。
关于“饶漱石何许人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雪旋]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jian-nb.com/cshi/202505-125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雪旋”!
希望本篇文章《饶漱石何许人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饶漱石何许人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饶漱石何许人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陈毅——福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