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秋瑾的英雄事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瑾的英雄事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瑾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伟人,她从小文武双全,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她敢于对封建社会说不,敢于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封建思想。
秋瑾从小就很聪明,并且文武双全,当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仰慕英雄豪杰,而她小小年纪就曾经写下“古今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等有胆有识有抱负的诗句,而这只是秋瑾的故事里的小小片段而已。
虽然她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面,必定会有吃人的旧习俗伤害了她,也正是因为这些伤害,秋瑾明白女性更应该站起来反抗,向封建旧礼说不,而让秋瑾想清楚妇女更应该被解放的经历就和秋瑾的故事有关。
在秋瑾的努力之下,她拥有了可以学习武艺的机会,然而即便是如此,她也和其他旧社会的女子一样裹了脚,小脚女人走路婀娜多姿,步态轻盈,举止温柔大方。
秋瑾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八国联军侵入时,人民生活苦楚不堪,国家随时都有可能濒临灭绝的危险,然而即使是这样,清朝政府的统治者还是那么的腐败昏庸,看到这样的情况,秋瑾愤然而起作出了《对酒》这首小诗,抒怀自己的情感。
秋瑾的一生是传奇的,她是一位民族英雄,为了革命英勇就义,她的光荣事迹流传至今,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於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後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湖南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湘潭县荷叶乡王廷钧(字子芳,其父为义源当铺掌柜)为妻。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1897年生子元德(沅德,名元深,字仲瀛,号艾潭,亦号重民,1897年6月27日-1955年)。1901年生女桂芬(字灿芝,1901年10月7日-1967年),11月26日其父卒於湖南桂阳知州任上,之後秋家办和济钱庄。1902年钱庄倒闭,其夫捐官任户部主事,秋瑾携子随夫迁居北京。
1903年,秋瑾与吴芝瑛结拜,中秋,秋瑾身著男装到戏院看戏,轰动一时。1904年秋瑾变卖首饰筹集资金於5月东渡至日本,先後入日语讲习所、青山实践女校。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加入冯自由和梁慕光受孙中山委派在横滨成立的三合会,并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
1905年,秋瑾回国省亲,6月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7月15日再次东渡日本,8月经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了由孙中山等创立才半个月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2月,因抗议日本文部省於上年11月2日颁发的《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9月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其他组织者包括尹锐志、陈伯平、姚勇忱)。
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只出版两期,创刊号发刊於1906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第二期出版於1907年正月二十日)。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不久又主持大通学堂(1905年徐锡麟等创办,後作为绍兴光复会总机关)体育专修科,并任学堂督办。大约从是年春开始筹资准备於7月由金华起义,呼应徐锡麟在安庆起义。7月1日至4日,武义、金华、永康等地先後发生光复军起义,但均告失败。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後旋被杀,安庆起义遂告失败。徐锡麟弟徐伟供词牵连秋瑾,但秋瑾拒绝离开绍兴,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消息为浙江巡抚张曾扬(张之洞之叔)得知,大为震怒,知悉徐锡麟与绍兴大通学堂督办秋瑾乃为同党,气急败坏。当即急电绍兴府知府贵福,派山阴县令李锺岳查封大通学堂。
7月14日,李锺岳带领标兵管带到大通学校查抄。李锺岳深恐军队乱开枪,特地乘轿在前,军士只得朝天鸣枪。人马刚至时,校门紧闭,校内有枪还击,李在轿内,大声喊话:「本县在此,大家放心,无须开枪。」军士遂破校门而入,师生四散。县令怕伤及秋瑾,喝令兵士不得射击女子。此时,秋瑾正穿著长袍立在屋脊上,听县令喊话便脱下长袍。军士见是女子,不复射击,得免於难。因放暑假,这次查抄只逮到秋瑾和八名个学生。另在水澄桥河下溺死一人,校墻外跌死一人,并搜出枪数十支,子弹若干[1]。
秋瑾下午四时在大通学堂被捕,被关押在卧龙山(即府山)监狱(今卧龙山建有风雨亭)。贵福、李锺岳及会稽县令李瑞年,行三堂会审。次日贵福责令李锺岳派人到绍兴城外秋瑾母亲家查抄。李锺岳故意草草了事,装作一无所获。李锺岳命将秋瑾等九人,提到衙内花厅。秋瑾口供仅写「秋风秋雨愁煞人」一诗句。随後,李锺岳即到绍兴府向贵福报告审讯情形。贵福愀然不悦。贵福当晚赴杭,向张曾扬作假报告,说秋瑾对造反之罪,业已供认不讳。
15日凌晨三四时於绍兴古轩亭口被五花大绑,反绑著处以斩刑,得年三十一岁。
时论认为对妇孺之辈的秋瑾处以斩刑,太过严厉,即使是当时不同情革命的守旧派也无法认同官府的行为。秋瑾的屍体由大通学堂洗衣妇王安友等人裹殓,後由同善堂收殓草葬於卧龙山麓。之後其灵柩数迁。秋案之後,官方曾通缉数十人,後迫於舆论未再追究(只二人被勒捐钱)。秋案的被杀也导致官方开始打压抑制女校。
秋瑾遇害两星期後,张曾扬致电贵福:「报纸中载:该匪当堂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有无其事?有即送核。」当日,贵福复电「七字在山阴李令手,已晋省。」可见实有其事。贵福怀疑李锺岳偏袒,有意开脱。在得到浙江巡抚同意「将秋瑾先行正法」的复电後,立即召见李,令他执行。李说:「供、证两无,安能杀人?」[2]
1908年,被怀疑出卖秋瑾的胡道南被光复会暗杀,但蔡元培谓胡道南被暗杀属冤死。
1912年,秋瑾遗骨经湘、浙两省协商迁回浙江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原墓地。同年12月10日,孙中山亲至秋墓祭悼,并撰题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9年4月,在鲁迅著作《呐喊》的《药》一文中的夏瑜「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便是影射秋瑾其人。
1936年,李锺岳之子民国日报记者李江秋,专赴杭州,与秋瑾之弟秋宗章相见。秋宗章告诉李江秋:「先姊在家,独居一小楼,所有与先烈来往信件,均藏其中。六月初四(农历)大通被查抄时,全家均逃难,故一切未及掩藏。令父李锺岳先生在查抄前,已问明小楼为秋女士所居,故意不令检查,否则必连累多人」。此足证明李锺岳救人於难的苦心。
文革时秋瑾被视为牛鬼蛇神,1965年1月下旬,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西北管理处工人将钢筋混凝土砌成的秋瑾墓炸开破坏,然後凿开棺材,取出秋瑾遗骨以及陪葬遗物,随後遗骨被草草埋到龙井路吉庆山马坡岭脚的土穴中。1981年,秋瑾墓在西泠桥另一端重建,塑汉白玉全身像,并镌有孙中山的手迹「巾帼英雄」[3]。
关于“秋瑾的英雄事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曼]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uangjian-nb.com/cshi/202505-148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雁曼”!
希望本篇文章《秋瑾的英雄事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秋瑾的英雄事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瑾的英雄事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秋瑾是一位伟大的革...